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8篇
  免费   3279篇
  国内免费   4746篇
测绘学   478篇
大气科学   654篇
地球物理   3091篇
地质学   10377篇
海洋学   1213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719篇
自然地理   793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573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662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766篇
  2018年   549篇
  2017年   594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849篇
  2011年   860篇
  2010年   810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806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81.
通过 K-Ar 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可以厘定内蒙古锡林浩特-西乌旗英安岩-流纹岩形成于早三叠世(K-Ar:245Ma);其具有富硅碱,贫钙镁,显著的负 Eu 异常,低 Ba、Sr 丰度和高 Rh/Sr 比值,以及高 Ga、Zr、Nb、Ce、Y 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呈现相对富集的(~(87)Sr/~(86)Sr)_i(0.7068~0.7099)和中等亏损的 Nd(ε_(Nd)(t)= 1.66~ 3.34)的同位素特征。这些类似于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可能是内蒙中部近于同期发育的铝质 A 型花岗岩浆的喷出相,形成于幔源岩浆底侵新增生中下地壳的直接部分熔融,并伴随其后的分异作用。这些具有 A_2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酸性火山岩与同期拉斑玄武岩构成了造山后拉张环境下发育的特征性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这不仅为内蒙中部在早中生代已经结束块体拼合而进入造山后阶段提供了进一步的岩石学证据,而且暗示了地幔物质的加入在中亚造山带后造山时期陆壳的垂向生长过程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2.
内蒙古沙麦岩体:正εNd(t)值的过铝质花岗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沙麦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中段西坡,是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中脉岩和围岩捕虏体较为发育,岩性组合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在化学成分上,沙麦岩体以铝弱过饱和,富硅,全碱含量中等和低磷为特点,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大于1%,可归为过铝质 S 型花岗岩。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体富 Rb、Th、U、Ta,贫 Ba、Sr、P、Ti,Rb/Sr 比值高,K/Rb 比值低,Eu 负异常明显。在 Nd 同位素组成上,岩体 Nd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除一件样品ε_(Nd)(t)值为负值以外,普遍以具正ε_(Nd)(t)值为特点,T_(2DM)值介于275.79~1048.41Ma 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沙麦岩体形成于晚中生代后造山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中,是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及其诱发的壳-幔混合岩浆,同化中上地壳泥质围岩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983.
内蒙西部银根-额济纳中生代盆地群叠置类型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西部银根-额济纳盆地群是在前古生代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叠置型”盆地群。构造演化经历了三叠纪的热拱隆张阶段、早中侏罗世的初始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的裂谷盆地发育阶段、晚白垩世的引张坳陷阶段、第三纪到第四纪的陆内聚敛挤压阶段。主要形成了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其次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根据构造层之间的叠置关系,可划分为完全叠置型、基本叠置型、迁移叠置型3种盆地(凹陷)类型。不同叠置类型盆地(凹陷)的烃源岩发育特征、各类圈闭发育特征不同,油气成藏条件差别较大,勘探方向和勘探领域不同。根据裂谷小湖盆的沉积发育特征,应围绕沉积“洼槽”中心的烃源岩开展近源勘探,分别指出了不同叠置型盆地(凹陷)的勘探领域:叠置型盆地(凹陷)主要以控盆断裂带的滚动背斜、缓坡带的岩性、地层不整合圈闭为主要勘探领域;基本叠置型盆地(凹陷)主要以中央断裂隆起构造带的断鼻、断块圈闭为主要勘探领域;迁移叠置型盆地(凹陷)主要以不整合圈闭和缓坡带的岩性圈闭为主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84.
郭米寺-尕大坂多金属矿田是位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南坡重要的成矿地段,目前发现多个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它们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和成矿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地质工作,在找矿信息上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具有典型意义.笔者试图建立描述式为主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并初步给出优选的物化探工作方法,即在综合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逐步由面到点、由浅入深,不同工作阶段采用不同种类、不同精度的物(高精度磁测、激电测量、电测深等)、化探(以地气测量为主)和地质工作手段.  相似文献   
985.
为探讨应力条件下地质体的变形规律及物质组分对变形的响应,在600℃和600MPa等应变速率条件下对中粒花岗岩进行了变形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花岗岩在实验温压范围内表现出脆-韧性转化的特征,并显现一种共轭扇式的宏观变形结构。对遭受韧性剪切变形的长石、黑云母进行的常量元素变异分析表明,动力变形可造成矿物组分的变异,且这种变异有一定的次序S;i是动力变形中最稳定的组分,SiO2的增加可能是由其他组分的减少造成的,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986.
基质-植被系统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的主要功能构件,其水分循环过程影响工程效应的实现.以高羊茅为建植植物,用TDR水分测定仪对不同表面处理、不同坡度的模拟边坡进行了1年的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岩石边坡基质-植被-大气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结果显示:坡度是影响岩石边坡基质-植被-大气系统水分循环的主要制约因素,坡度增加不仅降低坡面的实际受雨量,同时影响基质的水分输入,系统的蒸散量随坡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试验地气象条件下,生长季的自然降水可满足45°及0°坡面植被所需,75°坡面则出现水分亏缺;由于基质良好的水分物理特性,坡面产流为蓄满产流,受降雨特征及基质初期含水量的影响较小,在同一时空条件下,不同坡面处理的基质含水量表现出微小差异,为喷射混凝土面>灰岩>砂岩.研究从水分循环角度提出了植被护坡技术应用的工程调整措施,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87.
就目前锚索抗滑桩的研究现状来看,基本上都是将锚索和抗滑桩分开计算,忽略了锚索与抗滑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对锚索-抗滑桩-岩土体相互作用系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锚索抗滑桩设计计算中,除了应考虑锚索的强度外。还应该考虑锚索的伸长量,使其与桩的变形相协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锚索抗滑桩计算理论。本文用该方法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并与其他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88.
全球水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桂华  何海 《水科学进展》2006,17(3):419-424
以国际组织围绕全球变化问题执行的一系列与水循环相关的研究计划为背景,总结了近40年来陆地-大气间水循环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探讨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循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89.
水敏现象在石油、岩土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广泛存在。有效地控制水敏现象的发生,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水敏性在石油、岩土和环境工程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敏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0.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GPS运动速度场,研究了其中的7个亚板块和14个构造块体的变形状态,并做了动力学解释。研究中,构造了一种运动-变形模型来提取观测数据中的变形信息。结果表明:南北构造带东西两侧应变状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西部各亚板块或块体的主应变量值从约4.5×10-8.a-1到约1.3×10-8.a-1,东部则从约3.0×10-.8a-1到约0.4×10-.8a-1,表明东西两部应变量值有较大的落差,并且主压应变方向从西部的北北东向逐步转到东部北东东向。南北构造带表现为其不同段落的各块体的变形趋势和量级都有显著不同。川滇块体是东部与西部的结合部位,变形量较大,主压应变为3.4×10-8.a-1,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在川滇块体造成了较大变形。中国北部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塔里木块体、准噶尔块体、天山块体向西,柴达木-祁连山块体、阿拉善块体向东。这种推挤力和太平洋板块阻碍、遏制作用,造成了华北块体、鄂尔多斯块体以拉张为主的应变和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